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如何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同時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從“養老”到“享老”的觀念轉變愈發明顯,與之相伴的是,銀發經濟正逐步崛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銀齡幸福與銀發經濟之間,正形成一種互為發展條件、互相促進的緊密關系。
從“養老”到“享老”
傳統意義上的“養老”,更多聚焦于滿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照料與物質保障需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年群體憑借較強的經濟實力與嶄新的消費理念,使得養老需求從基礎生存邁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追求,“享老”理念應運而生。著名作家老舍曾說,“一輩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如今,人們提倡“有趣地老去”,這一理念正深刻影響著養老觀念的革新。
相關調查顯示,當前老年群體對于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管理、社交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參與老年大學的課程學習,內容涵蓋書畫、音樂、攝影、智能手機應用等多個領域,通過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實現自我價值。同時,老年旅游市場也持續升溫。老人們不再局限于居家生活,而是選擇走出家門,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享受旅行帶來的愉悅體驗。此外,在健康管理方面,除了常規的醫療保健服務,老年群體對于個性化的健康監測設備、養生保健產品與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如智能手環、家用健康一體機等產品受到廣泛歡迎。
這種從“養老”到“享老”的觀念轉變,不僅是老年人對自身生活質量的重新審視,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全新的發展思路。
銀發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銀齡幸福的實現離不開豐富、優質的養老產品與服務供給,而這正是銀發經濟的核心內容。當銀發經濟能夠提供多樣化、個性化且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時,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幸福感也隨之增強。反之,銀齡幸福所帶來的積極社會影響,也為銀發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幸福的老年群體往往具有更高的消費意愿與消費能力,他們對于養老產品與服務的認可與選擇,能夠形成良好的口碑效應,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銀發經濟中來,促進產業的繁榮發展。
銀齡幸福與銀發經濟的相互促進還體現在就業與經濟增長方面。銀發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就業崗位,如養老護理員、老年健康管理師、老年用品研發設計師等,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是能夠吸納部分中老年人實現再就業,增加其收入來源,進一步提升其生活幸福感。同時,銀發經濟的繁榮能夠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促進經濟的整體增長,為提升社會福祉、實現銀齡幸福奠定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銀發經濟規模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課題組預測,在人均消費水平中等增長速度背景下,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19.1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為27.8%,占GDP比重為 9.6%;到2050年,銀發經濟規模更是有望攀升至49.9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為35.1%,占GDP比重為12.5%。
近年來,國家對銀發經濟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4方面26項舉措,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與政策指引;同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公布,對養老服務工作進行了系統性規劃。
市場主體也積極投身銀發經濟領域,推動產業不斷創新發展。在老年用品制造方面,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出一系列適老化高科技產品,如智能護理機器人、無障礙智能家居設備等,有效解決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諸多難題。在養老服務領域,除了傳統的養老機構,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不斷創新,引入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供給。一些社區打造智慧健康養老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上門理發、陪醫就診、外出接送等增值服務,讓老年人“用得上”“用得起”優質服務。同時,“直播+電商”等新興消費模式也在適老領域蓬勃發展,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豐富的購物體驗。
幸福晚年撬動銀發經濟
促進銀齡幸福,高質量發展銀發經濟,各地在路徑和模式探索上不斷推陳出新。湖南提出建設社區老年助餐服務點500個、老年人“時光守護”床位2000張;廣東提出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超5萬人次;山西提出新建改造50個社區養老工程、50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
近日,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等10部門聯合印發《上海養老金融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圍繞金融服務老年群體、銀發經濟經營主體和產業集群等方面提出14條具體措施。該方案旨在加大養老金融供給力度,拓寬銀發經濟融資渠道,擴大信貸投放,加大直接融資支持,拓展多元化資金來源。同時,健全金融保障體系,促進養老財富儲備和保值增值,發展養老保險“三支柱”體系。
遼寧省近期也在深化養老服務改革、促進銀發經濟發展推出新政。在服務體系建設上,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打造“遼養到家”品牌,加快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老年助餐機構建設,計劃到2029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在產業培育方面,引導企業開拓銀發經濟市場,打造知名企業,支持建立銀發經濟產業園區,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此外,還設定每年10月為“養老服務消費促進月”,通過舉辦主題購物活動、運用消費券等形式促進老年人消費。
各地也在積極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通過整合社區及周邊養老、醫療、生活照料等資源,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區,引入智能語音機器人為老年人提供24小時健康監測、報警等服務,并通過智慧健康養老平臺提供上門理發等增值服務;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政苑社區的幸福餐廳,采用“三餐全覆蓋+特色服務”的運營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及“餐品配送+代購代辦”一站式服務。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還激活了社區消費新生態,有力撬動了銀發“經濟圈”。(文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