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渭南市慈善老年大學作為渭南市慈善協會與渭南市老年大學聯合創辦的教育機構,憑借“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運作模式,在老年教育領域獨樹一幟。學校開設涵蓋文史、書畫、聲樂、器樂、表演藝術、實用技能、講座等7大類共26個專業,擁有75個教學班以及23個活動團體,每年為5000多位老同志提供服務。學校始終堅守政治立校的根本原則,積極探索將慈善理念融入老年教育的多元路徑,致力于為渭南老年教育與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持續推送慈善微黨課
學校在積極組織學習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精心編輯黨和政府慈善工作方針政策、國家慈善法律法規等內容,將其轉化為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微黨課。這些微黨課通過班長在課前宣講、活動團體負責人在活動前宣講的方式,融入學校每周一期的微黨課體系中。例如,先后編輯推送了“走中國特色慈善之路”“慈善志愿服務”“慈善可涵養心性”“堅持依法治善,營造良好氛圍”“優化慈善治理格局”“加快推進中國特色慈善現代化”等共計28期慈善知識微黨課,成功推動慈善文化深入校園的各個角落,走進每一個班級和活動團隊。
舉辦慈善專題講座
學校堅持每周五舉辦慈善專題講座,旨在擴大文化養老的有效供給。在講座嘉賓邀請方面,涵蓋了諸多領域的專業人士。例如,特邀西北大學慈善研究院專職研究員孫忠信、教授趙潤琦,陜西省慈善協會宣傳部部長黨寧,渭南市慈善協會會長雷超武等,為學員們作慈善事業發展和慈善法解讀等講座;邀請中共陜西省委黨校教授李延長、王麗君開展國際形勢與中國應對戰略講座;邀請陜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丁科民、陜西藝術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李錦航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秦腔藝術傳承講座;邀請陜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張登本、渭南中心醫院主任醫師李軍農解讀《黃帝內經》以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識;邀請中共渭南市委黨校教授孫明霞作“健康與快樂”系列講座。15期高層次、精彩紛呈的講座,匯聚了眾多專家名師,極大地激發了老同志崇德向善、樂善好施的熱情,為他們退休生活增添了豐富內涵。
營造良好慈善宣傳氛圍
學校通過多種方式營造濃厚的慈善宣傳氛圍。一方面,將渭南慈善展板以及學校制作的包含情況簡介、慈善教學、重大慈善活動等內容的精美展板,集中布置在校園內進行展示。另一方面,深入朗誦、聲樂、中醫推拿班等班級,發放120余冊“攜手慈善 共創和諧慈善法知識問答 100 題”宣傳冊,并在重要活動前印制“中華慈善日”“關愛空巢老人”宣傳彩頁進行發放。此外,學校還對校園環境進行精心打造,將樓道兩側墻面用師生的書畫攝影作品裝飾,形成富有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長廊。在文化活動方面,組織聲樂班傳唱《渭南慈善之歌》,組織秦腔班傳唱《善行天下在渭南》,并開展“匯聚銀發力量 點贊美好生活”抖音短視頻大賽,通過多種渠道展示校園生活。同時,學校充分利用美篇、學校紅色廣播、公眾號、網站等媒體,對每次慈善活動進行大力宣傳,全方位營造出良好的慈善校園氛圍。
開展慈善志愿服務活動
隨著慈善教學在學校的深入開展,全校師生參與慈善宣傳和活動的熱情被充分激發。近年來,學校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慈善志愿服務活動。例如,深入鄉村振興包聯村舉辦“助力鄉村振興、文化惠民演出”,為村民們送上精彩的文化盛宴;協辦渭南市“慈善之聲”演唱會,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主題活動方面,組織開展了“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永遠跟黨走”書畫攝影展、文藝演出、征文等活動,共征集書畫作品150余幅,舉辦文藝演出25場次,收集征文30余篇。朗誦班也積極行動,舉辦了“奮進新時代”群眾性主題宣講活動。此外,學校還選派4名優秀教師,每周五深入下邽鎮陽尹小學,為孩子們講授書法、聲樂、口才等藝術公益課40余次,讓藝術的種子在鄉村校園生根發芽。在這些活動中,老同志們活躍在街道、社區、公園、廣場等地,展現出最美的夕陽紅風采。
渭南市慈善老年大學通過持續推送慈善微黨課、舉辦慈善專題講座、營造良好慈善宣傳氛圍以及開展慈善志愿服務活動等一系列舉措,成功將慈善理念融入老年教育的各個環節。這些生動實踐不僅豐富了老年教育的內涵,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也為慈善事業在老年群體中的傳播與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為推動渭南老年教育和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值得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和借鑒。(王潤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