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 孫 達
孫 達
慈善公益報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擴大基礎民生服務普惠性、提升多樣化社會服務可及性等方面作出部署。
《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時代要求,緊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訴求,提出“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四大原則,統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迫在眉睫的民生痛點問題和長期積累、復雜難解的民生堵點問題,推動更多資金“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為新時代新征程民生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新時代以來,我國民生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民生工作還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群眾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還有些許亟待解決的急難愁盼。只有在高質量發展中夯實民生之基,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才能切實答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民生答卷。
慈善事業作為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渠道、推進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正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在《意見》指導下,廣大慈善組織與慈善工作者應積極行動起來,堅持立足本職、發揮專長、形成合力,不斷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慈善幫扶力度,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促進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力維護社會公平與和諧穩定。要根據《意見》要求,突出“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原則,緊緊圍繞“加強低收入群體兜底幫扶”的現實主題,進一步助力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機制,強化政策落實,推動各項救助幫扶措施更加公平、均衡、可持續地惠及困難群眾。慈善組織與慈善工作者應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充分利用慈善組織平臺與渠道資源,加強與各級政府部門的深度合作,加強與政府救助機制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統籌慈善救助資源,擴大慈善幫扶范圍,確保幫扶到位到底。積極與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進行深度合作,建立健全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將存在現實困難的以及存在較大潛在風險的群眾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對符合條件者及時給予救助幫扶。
第二,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強化數字賦能,實現精準救助。要積極完善慈善組織傳統的“鐵腳板摸排”與現代化“大數據比對”相結合的機制,進一步提高救助對象認定的精準度。以慈善幫扶項目為抓手,樹立樣板,總結經驗,突出實效,更好地滿足困難群眾多層次、差異化救助需求。
第三,要進一步發揮組織協調的優勢,將幫扶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做到扎實持久。要不斷健全慈善組織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專業幫扶格局,形成最大救助合力。深入開展全國慈善會之間的系統式合作,實現針對各地困難群眾的分類管理、動態監測、因需推送、定點救助、結果反饋的運行機制,實現慈善幫扶工作流程可追溯、對象有反饋、結果有評估的工作制度,以慈善之力切實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