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一趟票價低廉、運行了19年的“慢火車”,如何成為連接大山與城市的“民生紐帶”?7月8日,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鄉村振興”本碩博暑期社會實踐團登上從湖南省懷化市開往貴州省銅仁市的7272次公益性慢火車,開展專題調研。在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苑、博士生導師馮芬玲的帶領下,師生們通過親身體驗、實地走訪和深入交流,切身感受了這趟“慢火車”承載的濃濃民生情懷與鄉村振興動能。
清晨的7272次列車上,實踐團成員們被一幅生動的景象所吸引,來自武陵山區沿途村寨的果農、菜農們,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有序登車。自2006年開行以來,這趟覆蓋武陵山區和革命老區的列車,已然成為他們前往銅仁銷售農副產品的“致富快車”。列車全程票價僅22.5元,最低票價低至2元,途經12個站點,低廉的出行成本為山區百姓提供了難以替代的出行便利。
在車上,實踐團成員們采訪了幾位挑著擔子的果農和菜農,他們都表示7272次慢火車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許多村民從10幾年前就開始乘坐這趟慢火車,見證了這趟列車的變化與發展。一位挑著兩筐鮮桃的大爺樂呵呵地對實踐團成員說:“現在一天能賣二三百塊錢,都是多虧了這趟慢火車。”菜農還介紹,得益于列車近年來的改造升級,特別是加裝了空調,乘坐舒適度大大提升。
通過與列車工作人員的溝通交流,實踐團深入了解了鐵路部門為服務沿線百姓所做的精細化調整。針對錦和站、桃映站等果農菜農集中上車的站點,鐵路部門設置了專門的乘降所,實行“先上車、后買票”的靈活模式,極大地方便了村民高效出行。為有效解決攜帶大量農具和貨物造成的車廂擁堵問題,懷化車務段將部分車廂的前后座椅拆除。這一改造不僅留出了寬敞空間,方便籮筐和擔子存放,還無形中形成了一個農副產品“流動展示區”,方便村民進行交易。此外,沿途多個站點新建了遮風擋雨的候車亭,確保村民四季都能安心候車。
從列車員對村民的熟稔招呼,到車廂里因地制宜的改造細節,再到村民們臉上樸實的笑容,都讓師生們深刻體會到公益性慢火車在保障“交通公平”、服務偏遠地區群眾出行、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像一條堅韌的紐帶,一頭連著山村的生活與希望,一頭連著城市的需求與機遇,持續為武陵山區的鄉村振興注入著汩汩動能。(蔡明旭 馮爍帆 宋子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