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金秋八月,暑氣漸消,正是萬千學子懷揣錄取通知書、憧憬人生新程的時節。然而,部分困難家庭的孩子卻因經濟重壓,在夢想邊緣徘徊。此時,一場場跨越地域、匯聚各界力量的慈善助學行動紛紛展開 —— 從寧夏的“燕寶獎學金”到天津的“愛心成就夢想”,從湖南的抗洪助學倡議到珠海的“返捐暖流”,億萬善款化作托舉希望的雙手,讓困境學子得以跨越荊棘,奔赴山海。
各地慈善會匯聚愛心暖流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溫柔呵護。匯聚愛心暖流,澆灌希望的種子,各地慈善會一直在行動,他們與政府部門、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聯動,合力織就覆蓋城鄉的“精準助學網”。
8月20日,天津市、區兩級慈善協會聯合天津海河傳媒中心主辦的“愛心成就夢想”活動在天津工業大學啟幕。152名困難家庭學子中,93%來自低保家庭,66人高考超 600分。榮程普濟公益基金會、天津信托各捐10萬元,88歲老黨員王燕璽捐6000元,殘疾老人宮英杰堅持22年捐款。據悉,22年來,該項目累計資助6050名學子,發放金額超3000萬元。
湖南慈善助學帶著“抗災助困”溫度。今年部分地區遭遇極端洪澇災害,困難家庭雪上加霜。湖南省慈善總會迅速發出“愛心改變命運”募捐倡議,聯合市縣慈善會搭建多元捐贈渠道,讓愛心跨越江河。自2003年起,該活動累計幫助23.12萬名困境新生入學,“每筆捐款專款專用,接受社會監督”的承諾,讓善款用在刀刃上。
遼寧省慈善聯合總會以“規范流程”確保精準助學。2025年助學項目明確資助城鄉低保、低保邊緣家庭全日制大學生,申請者需提交5項材料,從縣(市、區)初審到省總會審批環環相扣,受理截止時間為10月15日,嚴謹流程讓資助落到實處。
江蘇無錫“牽手圓夢”項目,以“一對一”結對傳遞溫情。自1997年與媒體聯合推出以來,28年從未間斷。今年,28名學子等待資助,57%來自低保家庭。88歲阿婆捐1萬元資助兩人,熙盛源創始人胡立新每年資助6至7人。受助的小祁同學即將升入大四,在資助下勤工儉學,并計劃考研,母親病情也因家庭氛圍好轉得到控制。
福建龍巖上杭縣慈善總會的“雙品牌”助學,兼顧“圓夢”與“育才”。“圓夢助學”幫扶困難家庭學子,“從醫激勵”培育衛生人才,2025年共資助170名大學生(含52名新生),每人5000元。工作人員深入申請家庭實地走訪,截至今年累計資助269名學子,既解燃眉之急,又為基層醫療注入“新鮮血液”。
江蘇常熟與陜西岐山的“跨省助學”,讓文化與公益相融。常熟市慈善總會攜手愛心單位赴岐山,捐20萬元資助100名困難家庭學生,并為五丈原初級中學改造空間。3000年前太伯、仲雍從岐山赴蘇南播撒文明,如今“善美常熟 鳳鳴岐山”的愛心接力,讓吳文化與周文化在公益中交相輝映。
福建福州永泰縣“三連慈善專項基金”、廈門慈善總會“快樂壹家人慈善基金”、福安市“情暖校園 傳遞愛心”項目各有特色:永泰縣為23名高考生發放4.9萬元獎助學金,廈門基金增資至500萬元幫扶150名學生,福安以“20天志愿服務換2000元助學金”模式,讓49名大學生在敬老服務中懂得奉獻。
企業愛心筑就助學基石
在慈善助學版圖中,愛心企業的持續深耕是最堅實支柱。2025年度“燕寶獎學金”發放儀式上,寧夏寶豐能源集團通過燕寶慈善基金會,為寧夏及甘肅酒泉15.5萬名新入學子遞上總額6億多元的“夢想禮包”。自2011年起,這份堅守已延續15載,累計資助43.08萬名學子,捐助金額達50.38億元。
陜西金徽酒業同樣以堅守詮釋責任。在西安市“金秋助學”啟動儀式上,企業拿出340萬元助學金,溫暖1700名陜西困難家庭學子。自2009年確立愛心助學工程以來,企業的足跡遍布180多個縣(市、區),累計幫助3萬余名學生圓夢大學,捐助1.5億元。
山東臨沂“與愛同行 奧德相伴”慈善助學晚會,將企業擔當與紅色精神交融。奧德集團捐贈200萬元,帶動愛心力量共捐善款超千萬元,為2.32萬名學子撐起晴空。“經營好企業的同時,更要讓慈善成為基因”,奧德城投集團董事長林雨靜的話語,道出沂蒙企業家赤子情懷。
廣東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的“慈善長跑”已進入第21個年頭。2025年“筑夢如初 活力新程”發放儀式上,10萬元善款與愛心書籍送到困境學子手中。截至今年,天威慈善助學專項資金累計發放459.75萬元,幫助1043名學子圓夢,更動人的是“愛心閉環”——225名受助學子畢業后主動返捐超67萬元,讓善意在珠江之畔生生不息。
福建南安“昌財永久基金”,書寫個人與企業共筑公益的佳話。盡管面臨經營壓力,廈門源昌集團董事長侯昌財仍為428名困難家庭本科新生發放143萬元助學金。17年來,該基金累計資助7742名學子,支出善款2588 元;侯昌財個人及企業40年公益路中,捐贈教育、醫療善款超80億元。
江蘇淮安區江蘇鎮淮集團,詮釋“致富不忘鄉親”。在第十屆慈善助學活動中,集團為60名困難家庭大學新生捐資30萬元,每人發放5000元助學金為他們解了燃眉之急。
慈善助學成為推動社會向上向善的“薪火”
慈善助學的暖流跨越山海,托起萬千學子的大學夢。當受助學子帶著溫暖奔赴校園,他們學成后會轉身幫助更多人。慈善助學成為推動社會向上向善的“薪火”,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浙江湖州的小雨同學,因慈善助學卸下重擔。作為低保家庭應屆高考生,父親下肢癱瘓、母親視力殘疾,大學錄取通知書帶來喜悅也帶來焦慮。南太湖新區“四類”困難家庭子女助學項目為他提供每年1萬元助學金,直至畢業。“等我有能力了,也要幫助別人”,小雨的承諾簡單有力。
廣東珠海天威項目受助學子何同學坦言:“這筆助學金改善了我的困境,未來我有能力了,一定會服務社會、回饋社會。” 截至今年7月,該項目225名受助學子的返捐,正是這份承諾的體現。
江蘇無錫小祁同學用行動踐行感恩。在“牽手圓夢”資助下,她走出困境,即將升入大四的她利用暑假做義工、參與社會實踐,還計劃考研。母親因家庭氛圍好轉,高血壓、腦梗病情得到控制,正在申請廉租房。
山東濟寧魚臺縣任子佳,已是第六年收到愛心企業資助。“今年剛考上大學,這份溫暖我會記一輩子”,她說未來要“用優異成績和過硬本領回報家鄉”。與此同時,金鄉縣105名學子獲14.55萬元“朝陽助學”資助,受資助的李可欣同學感慨:“這份愛心不僅減輕家庭負擔,更給了我莫大精神鼓舞。”
……
綿延不斷的愛心接替,讓溫情故事不斷續寫。(文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