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為了減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負擔,加強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工作,今年7月,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的通知》。這一普惠性政策推出后,各地積極響應,通過發放養老服務消費券為失能老人家庭減壓。
“線上+線下”雙通道
便捷服務暖民心
“婆婆,我給您按一下腿。您這肌肉有點萎縮了,每天得堅持運動,站幾分鐘歇一會兒,慢慢恢復。”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犀浦鎮興業南街張婆婆家中,兩名養老服務機構的護理員正有條不紊地為她開展日常康復訓練。這溫馨的一幕,正是成都市試點推行養老服務消費券后的真實寫照。
據了解,由于此次養老消費券是線上發放,對于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成都市民政局邀請專業人員為養老服務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第三方評估機構負責人和系統操作員開展培訓。例如金牛區依托街道和社區力量開展“政策進社區、進家庭”等相關活動,廣泛推送政策信息;郫都區組織各鎮街民生辦、評估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等開展專項政策解讀和操作培訓,確保一線人員“會操作、能指導、可代辦”。
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白鹿塘村的湯大伯家中,來自鄰家聯合康養機構的護理員小朱細致地為老人測量體溫、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耐心地詢問其近期身體狀況,并提供了專業的健康指導。服務結束后,小朱通過“民政通”系統直接使用電子消費券完成費用抵扣,全程便捷、省心。
“以前做一次上門護理要自花不少錢,現在政府補貼一部分,負擔輕多了,服務也更規范,我們更放心。”湯大伯滿意地說道。
作為該區首單以消費券形式完成的上門照護服務,首張養老消費券的落地也意味著蕭山在落實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政策方面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精準施策
滿足老人多元需求
“自從老伴兒癱了后,每月養老費用壓力不小。現在有了政府發的養老服務消費券,機構護理費、床位費、膳食費能直接抵扣,咱們普通家庭也能讓老人享受到優質服務了!”家住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的李阿姨,10月剛為老伴辦理了市中區中海錦年福居康養中心的入住手續,通過申領養老服務消費券,每月能節省近千元開支。
在項目落地見效的關鍵階段,市民政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同時創新推行“黃、綠、白”三色動態管理機制:“黃色”標注持續推進的長期消費券工作任務,“綠色”標識已完成的,“白色”記錄短時間內需要攻堅的消費券工作任務,通過實時數據共享和任務負荷圖生成,精準調配人力,確保項目高效運轉。
“沒想到現在住養老院可以每月享受800元補貼了,大大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89歲的何婆婆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正在重慶市渝北區雙龍湖養老院接受全天候照護,她的兒子得知渝北區落實的養老新政策后贊不絕口。
何婆婆的兒子提到的新政策,是渝北區落地實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推出的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據了解,該政策試點周期為12個月,補貼對象以居住地為準,需經統一評估為渝北區內中度以上失能等級、年滿60周歲的常住老年人,且其購買居家、社區、機構服務的服務地址需在渝北區。
一張張小小的養老服務消費券,不僅緩解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的機構照護經濟壓力,更推動了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升級。(魏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