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日前,由中國社會史學會慈善史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麻風病隔離防疫史料整理與研究(1368-1978)”課題組聯合主辦的專委會第五屆年會暨“慈善與生命:中西互視與中國經驗”學術研討會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國內外近50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7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慈善文化傳承、歷史經驗與當代實踐展開深度對話。
會議開幕式由專委會秘書長、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曾桂林主持。中國社會史學會慈善史專業委員會會長、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周秋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名譽會長圣輝長老,日本社會事業史學會會長、日本東洋大學教授金子光一,韓國社會福利史學會會長、韓國信韓大學教授林元善,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教授陶水木先后致辭。
在兩場主旨報告中,學者們從多維度呈現了慈善史研究的縱深與廣度。周秋光系統梳理中華慈善文化發展脈絡,分析其當前面臨的八大挑戰及未來發展策略;蘇州大學教授王衛平通過清代裕謙“教養兼施”思想研究,揭示傳統慈善向現代轉型的制度智慧;韓國學者鄭美淑剖析當代韓國殘疾人福利設施制度化進程;陶水木則聚焦民國時期上海慈善團體的房地產運營與經費管理,展現慈善經濟運作的歷史細節;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蔡勤禹還原抗戰時期賽珍珠跨國慈善活動,印證民間外交的特殊價值;蘇州大學紅十字國際學院教授池子華對中國紅十字會抗戰救護傷亡情況進行嚴謹考證;西南大學教授張文再現南宋士人劉宰鄉居時的賑災慈善活動;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王林則從急賑電報費用豁免制度,剖析技術媒介與賑災體系的近代關聯。
分組討論環節設置10個主題,涵蓋慈善思想文化、傳統善會善堂、醫療慈善事業、市鎮慈善事業、宗教組織慈善、抗戰前后慈善、當代慈善福利、慈善人物、紅十字會和慈善空間網絡等,學者們圍繞相關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圓桌會議上,河南大學教授郭常英提出把“慈善網絡”作為核心研究脈絡,四川大學教授趙艾東談到抗戰大后方慈善史料的整理與視角創新,浙大城市學院教授徐華炳則主張以時空雙重維度構建慈善史方法論。
閉幕式上,中韓兩國學會互贈禮物,表示今后將深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東亞社會慈善史研究深入發展。(林 夕)